欢迎来到商城县人民医院
您现在的位置: 首页 > 医院动态 > 院内资讯 >

医院动态

院内资讯

毒性是砒霜的68倍!这种物质广泛存在于我们身边..

更新时间: 2021/12/14    浏览数: 552


12月8日早间,“女子接触霉变玉米后肺部长满真菌”冲上热搜第一。新闻中23岁女子前段时间回老家帮忙收玉米,事后连续1个多月咳喘不止。经医生检查,她的肺部长满了黄曲霉菌,引发了真菌感染。


0002.jpg

据该女子回忆,当时她主要负责将晾晒的玉米收进袋子中,有些玉米可能淋雨霉坏,而她没有做任何防护措施。一时间,黄曲霉菌瞬间受到了广大公众的关注,这种物质到底是什么?它有什么样的危害?我们又该如何预防?今天就带大家详细了解一下

0003.png

什么是黄曲霉菌?


黄曲霉菌是一种常见的腐生真菌,多见于发霉的粮食及其制品中,菌落呈黄绿色,所以叫黄曲霉。农作物在田里生长期间,或是收割后运输、存储过程都可能染上黄曲霉。其中有30%-60%的菌株可产生黄曲霉毒素,这种毒素被世界卫生组织(WHO)癌症研究机构划定为一类天然存在的致癌物,是毒性极强的剧毒物质,其毒性大概是砒霜的68倍,比人们熟知的剧毒药氰化钾更要强10倍。主要污染粮油及其制品,各种植物性与动物性食品也能被污染。人们通过误食这些食品或其加工副产品,又经消化道吸收毒素进去人体而中毒。

0004.png
0005.png

黄曲霉毒素有很强的急性毒性,也有显著的慢性毒性。新闻中的女子虽然吸入了一定量的黄曲霉菌,导致真菌感染,但是其中的黄曲霉毒素含量并未达到致命程度,人摄入大剂量的黄曲霉毒素后会出现肝实质细胞坏死、胆管上皮细胞增生、肝脂肪浸润及肝出血等急性病变,前期症状为发烧、呕吐、厌食、黄疸,继而出现腹水,下肢浮肿并很快死亡。



黄曲霉毒素“青睐”的食物有哪些?

黄曲霉毒素常常存在于土壤、动植物、各种坚果特别是花生和核桃中。在大豆、稻谷、玉米、通心粉、调味品、牛奶、食用油等制品中也经常发现黄曲霉毒素。一般在热带和亚热带地区,食品中黄曲霉毒素的检出率比较高。在中国总的分布情况为:华中、华南、华北产毒株多,产毒量也大,东北、西北地区较少。

0008.png

建议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吃到变苦的瓜子、杏仁等坚果,一定要及时吐掉并且漱口。因为瓜子等坚果的苦味,正是来自霉变过程中产生的黄曲霉毒素。经常食入,会增加患病风险。


0003.png

日常如何避免黄曲霉素中毒?

黄曲霉特别喜爱温暖潮湿的环境,它们最适宜的生长温度在37℃左右。另外,酸碱度是否合适,是否含有足够的水分供黄曲霉利用,是否含有营养物质等条件,都会影响黄曲霉的生长。一般而言,营养丰富而且处于湿热环境中的食品被黄曲霉污染的风险较高。

0011.png

菜板本身不含有黄曲霉菌,但是清理不及时就极易成为黄曲霉菌的温床。

黄曲霉毒素的熔点为200~300℃,对光、热和酸稳定,耐高温,通常加热处理对其破坏很小,一般的烹调加工无法将其破坏,即使用100℃的温度进行20个小时的灭菌,也不一定能将其彻底去除。

且黄曲霉毒素的理化性质相当稳定,在人体内不能降解,只能沉积在肝细胞中。当黄曲霉菌毒素沉积量超过人体的耐受力,便会引起肝脏的损伤。所以建议日常要减少霉变粮油、坚果、调味剂的摄入。在购买食品时要尽量选择小包装,尽量不要放太久,存放粮油等食品时应保持低温、通风、干燥的存放环境。

0012.png

1、防霉

防霉是预防原料以及产品被霉菌以及毒素污染,此措施是防除黄曲霉毒素产生的关键。

0013.png

2、控制水分

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和储存的环境相对湿度,严格控制谷物等原料的水分,可使霉菌不易繁殖。

0014.png

3、低温贮藏

理想的贮存条件是将粮谷贮藏于干燥、低温的状态。温度在12摄氏度以下,能有效地控制霉菌繁殖和产毒。水分较高的原料和成品,应该贮藏在较低的温度下,如大米的水分在12%时可在35摄氏度以下贮藏,而水分达到14%时,应该贮藏在20摄氏度以内才安全。坚果、花生、粮食等,不要储存太久,使用前打开包装,确认有无变质,如果有明显发霉的存放食品,坚决不使用。防止食物的霉变,注意食品的保存期,加工食用食品前,应用水冲洗煮熟后再使用。

0015.png



版权所有:Copyrights © 2020 www.scxyy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城县人民医院

ICP备案号:豫ICP备19025937号-1 豫公网安备41048202000000号

技术支持:河南微监