更新时间: 2023/02/15 浏览数: 2204
什么是地方性氟中毒?
地方性氟中毒,简称地氟病,是在特定的地理环境中发生的一种地球化学性疾病,它是在自然条件下,人们长期生活在高氟环境中,主要通过饮水、空气或食物等介质,摄入过量的氟而导致的全身慢性蓄积性中毒。
在我国,除上海和海南省外,其他省(直辖市、自治区)均有病区。我国病区类型复杂,不仅有饮水型病区,还有我国独有的燃煤污染型和饮茶型病区。在安徽省,只有饮水型氟中毒的病区。
氟中毒的危害有哪些?
1. 氟斑牙
牙齿是机体对氟化物最为敏感的器官,氟斑牙是机体牙釉质发育时期摄氟量过多的一种表现。由于乳牙和恒牙以及牙齿造釉细胞发育时期不同,故氟斑牙发病有明显的时间(年龄)特征。乳牙的钙化始于胚胎,出生后11个月内已完全发育成熟。因此,氟斑牙主要发生在恒牙,发生在7~8周岁以前一直生活在高氟环境的儿童,因体内摄入过多的氟导致牙齿造釉细胞损伤而出现的牙齿钙化障碍、牙釉质或牙本质损伤。恒牙氟斑牙一旦形成,终生不能消退。当恒牙萌出后迁入病区或接触高氟环境的儿童不再发生氟斑牙。氟斑牙无性别差异,亦无种族差异。
氟斑牙的临床表现
(1)白垩样变:牙齿表面部分或全部釉面失去光泽,出现不透明的白垩样或粗糙似粉笔样的条纹、斑点、斑块,或整个牙面呈白色大理石样改变。
(2)着色:牙齿表面出现点、片状浅黄褐色、黄褐色、深褐色病变,重者呈黄黑色,着色不能被刮除。
(3)釉质缺损:牙釉质破坏、脱落,牙面呈点状甚至地图样凹坑,缺损呈浅蜂窝状,深度仅限于釉质层,严重者釉质大片缺失。
2. 氟骨症
地方性氟骨症是指地方性氟中毒病区的居民,因摄入过量氟化物而引起以颈、腰和四肢大关节疼痛,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以及骨和关节X线征象异常为主要表现的慢性代谢性骨病。
主要发生在成年人,16岁以后特别是30岁以后明显增加,因生活在高氟区的人群随年龄增加,接触高氟环境时间越长,机体内蓄积的氟量增加,故危害重。非病区迁入病区的人群,更易患氟骨症,潜伏期短,3~5年即可发病,可能与机体适应能力和敏感性有关。氟骨症一般无明显的性别差异。
氟骨症的临床表现
患者的易发年龄多在20岁以后,初期仅有一般中毒症状和骨关节疼痛症状,继续发展可出现关节不灵活,运动功能障碍和肢体变形体征,严重患者劳动能力降低或丧失,生活不能自理,甚至卧床不起。
骨关节疼痛症状是地方性氟骨症病人出现较早和最突出的临床表现,疼痛症状可遍及全身所有关节,但主要出现在颈、腰部关节和四肢大关节。季节变化、气候因素对疼痛无明显影响,这一点与其他骨关节疾病有所不同。
氟中毒的防治措施有哪些?
1.预防措施
饮水型氟中毒的预防,其方法基本分为两大类:一是改换水源;二是饮水除氟,有活性氟化铝过滤法、碱式氟化铝吸附法、电渗析法等。
燃煤污染型氟中毒的预防,以改良炉灶为主要措施,降低空气和食物氟污染,进行健康教育干预,减少总摄氟量等综合防治措施。
饮茶型氟中毒的预防,政府应促使厂家改变砖茶的品种结构,按照砖茶含氟量的国家标准控制茶叶的氟含量,大力发展氟含量较低的优质砖茶。
2.治疗方法
氟斑牙的治疗:虽然氟对牙齿的损伤是不可逆转的,但只要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和需要,选择恰当的治疗方法,就会改善症状,增进美观,恢复功能。需要说明的是氟斑牙的治疗并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,治疗方法并不十分完美,它只是一种美学处理。氟斑牙的防治重点应放到预防上,认真落实改水、改灶等降氟措施,才是根除氟斑牙的关键。
氟骨症的治疗:地方性氟骨症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方法和治疗药物。
使用含氟牙膏真的会造成氟斑牙吗?
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含氟牙膏,牙膏中氟化物含量多在1000ppm(即1g/kg)左右,牙膏中含有的氟化物能够有效预防龋齿的发生,但同时也有群众担心,含氟牙膏是否会增加人体的氟摄入,近而增加氟斑牙的患病风险呢?
先让我们了解一下人体氟摄入与龋齿和氟斑牙的关系:龋齿是牙体硬组织脱矿与再矿化动态平衡被打破的结果。脱矿,就是牙齿中的矿物质溶解、流失;而再矿化,就是溶解的矿物盐重新在牙齿上沉积。氟化物可使再矿化作用大于脱矿作用,阻止龋齿的发展。
氟斑牙是由于在牙齿发育和生长过程中由于人体摄入过量的氟,导致氟阻碍牙釉质的发育和正常矿化过程,使釉柱松散、排列紊乱、间隙扩大,牙齿表面失去光泽,牙面出现白垩斑点,严重则出现黄色、褐色斑点,甚至脱落。氟斑牙的形成多发生在牙齿尚在发育的儿童时期。
由此可见,在牙齿发育和生长过程中,尤其是儿童时期,人体氟摄入的缺乏会增加龋齿发生的可能性,而氟摄入过多也会增大氟斑牙的发病风险。因此,科学控制氟摄入量,才能够达到预防龋齿和避免氟斑牙的双重目的。
那么,使用含氟牙膏会增加人体的氟摄入量吗?
正常成人在使用含氟牙膏时,通过人体正常的吞咽反射和反复漱口,并不会造成大量的含氟泡沫进入体内。学龄前儿童由于吞咽反射尚未发育完全,在刷牙过程中会有部分牙膏泡沫被吞咽。
研究表明,在低氟区,3~6岁儿童在使用含氟牙膏后,24h尿氟排泄量显著增加。随着牙膏用量的增加,尿氟排泄量也明显增加。牙膏使用量相同的情况下,随着学龄前儿童年龄的增加,尿氟排泄量逐渐减少。目前0.05mg/(kg.d)作为幼儿氟摄入上限已为许多学者认同。
有部分学者建议学龄前儿童使用豌豆大小(约0.25g)牙膏刷牙。但有研究表明,在低氟区,各年龄组幼儿在每次牙膏用量等于或者超过0.25g时,各年龄组幼儿每日摄氟总量均超过每天摄氟上限,尤其低年龄组幼儿超过部分较大,而使用0.12g(绿豆大小)含氟牙(1000ppm),每日刷牙两次,各年龄组幼儿每日摄氟总量均未超过0.05mg/(kg.d)。
此外,目前市场上部分含氟牙膏添加了一些适合儿童口味的添加剂,增加了儿童吞咽牙膏的风险。
如何科学使用含氟牙膏?
综上所述,针对学龄前儿童,家长应督促其在刷牙时避免误咽牙膏泡沫,指导其刷牙后漱口;同时还应减少学龄前儿童的含氟牙膏使用量,或减少含氟牙膏的使用频率,以及选用含氟量低的牙膏(500ppm)。由此以降低因使用含氟牙膏刷牙导致儿童氟摄入增加的风险,避免氟斑牙产生,同时也达到预防龋齿的目的。
版权所有:Copyrights © 2020 www.scxyy.cn All Rights Reserved 商城县人民医院
ICP备案号:豫ICP备19025937号-1 豫公网安备41048202000000号
技术支持:河南微监